2023年,研究生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把提升质量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任务,抓牢抓实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导师队伍建设四道关口,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把牢入口关,强化规范招生考试管理
严格规范管理,健全协作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定期召开研究生招生工作会议,使工作过程更加规范、高效和可控。优化工作环节,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所有与研究生招生相关的信息,确保招生流程高效、透明、公正和及时,以反映最新的招生政策和程序。强化信息系统安全,确保招生稳定运行。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网络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措施,提高研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创新研招形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作高质量招生宣传视频,利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多样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展现学校特色、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以及学生活动等内容,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强化责任意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研招工作“时间紧、数据杂、环节多、战线长、要求高”,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实务工作中,坚持日常防范、研判分析与应急处突并举,突出源头卡控,抓好前端治理,做到及时响应、快速行动、高效处置,确保了研考平稳有序。
科学制定方案,规范招生录取工作。动态调整招生计划,完善自命题印制的规范化,推行自命题网上阅卷。开展了首届“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2023年录取博士生6名、硕士研究生946名,圆满完成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工作。
把好过程关,建管并重提升培养质量
多措并举,强化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以2023年度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为抓手,培育4项“规划教材”项目,积极构建精品教材开发与培育的长效机制;遴选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线下示范课、线上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示范课、社会实践示范课、全英文/双语示范课程共18项,组织教师申报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主题案例4项,合理规划课程设置、课程衔接,推动整体教学改革。
规范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各环节管理职责。对12个学术型硕士和14个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分3个研究方向制定首届博士生的博士培养方案。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实现研究生学业进度实时监控,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专业实践、毕业答辩等关键节点进行提醒,帮助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及时掌握学习进度,在培养计划内实现相对自主的学业发展。对189名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开放学校信息门户权限,确保兼职导师规范完成研究生学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清退33名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形成负向激励效应,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内涵建设。组织申报2023年度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5大类,共117项。组织教师、管理人员积极申请教学成果孵化培育,遴选各类教学成果8项。印发《安徽建研究生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强化项目经费执行,保障项目建设的效益和效率。拨付2022年度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建设经费、2022年度研究生教学突出业绩奖励经费共215.2万元。对2021年度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和部分2022年度新时代质量育人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教研等28个学生项目进行了结题评审。
以评促建,大力推进学位点内涵建设。2023年,我校12个学位授权点参加国家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工作。学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多次召开学位点专项核验布置会和推进会,明确学位点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挖掘亮点、凝练特色,梳理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持续提升学科竞争力,为学校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的育人平台。目前收到核验反馈结果的8个学位点均为全票通过。2023年,学校继续推进国家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完成了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和5个参评学位点的《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拓展校际联合培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达成研究生联培协议,联合培养97名研究生;继续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物质研究所等单位达成合作,联培研究生280余人,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
把严出口关,确保人才培养含金量
严格学位授予标准,合理制定学位授予科研成果要求。根据学科发展特色和人才分类培养目标,组织研究生培养学院细化制定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对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实施细则,建立了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体现科学评价精神、适应学科专业特色、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的研究生学术成果评价标准。
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各环节监控。进一步规范了学位论文预答辩过程和要求、严格执行重复率检测和全盲审等措施,切实保障学位授予质量。2023年送盲审学位论文1484篇次,通过率98.3%,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显著提高。全年授予硕士学位716人。
完善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和评选机制,鼓励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坚持质量优先,评选重点突出学位论文本身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强化示范效应。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和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产学研协同的育人机制、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创新平台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2023年,学校评选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3篇,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著60余项。多名学生在《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研究生总体学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把准育人关,打造高素质导师队伍
聚焦导师素质,抓好导师队伍建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吸引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活水源头”。2023年,学校出台《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教学差错和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依规对导师失德失范行为从严管理,充分展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态度和决心。通过“一年一遴选,三年一复审”的动态审核机制,新遴选2名校外兼职博导、70名校内硕导、40名校外兼职硕导、92名专业学位硕士生校外导师;122名硕导通过资格复审、188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保留硕导资格;择优选聘南信大241名导师担任校外兼职硕导,纳入联合培养导师库。学校推选研究生教学名师、研究生名师工作室等先进个人典型10人和团队典型7个,研究生导师徐文总、赵东林、王爱国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学校已基本建成一支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育人能力较强的导师队伍。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导师综合育人能力。2023年,首次编制《研究生导师手册》,发挥手册“工具书”作用,为导师全面了解国家、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做重要参考。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以“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主题,组织新遴选的69名新晋导师开展2023年研究生导师网络培训;组织研究生导师近200人召开线下研究生导师培训暨经验交流会,通过专题报告、主题交流的形式提升导师育人素养、能力和水平,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要求。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代更新,奋勇前进。2024年,研究生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围绕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目标,主动作为,创新思路举措,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持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文/图:黄俊;审核:朱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