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这五年】就业处:不畏艰难,精准把脉——“四全”稳住就业基本盘

发布者:徐庚阳发布时间:2022-10-23浏览次数:286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昂扬的姿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网特开设“建大这五年”专栏,一同回顾学校过去五年来的风雨历程,历数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成就、新突破,以期鼓舞广大师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事的激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栉风沐雨秉初心,踔厉奋发向未来,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不断推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20182022届毕业生超过2.6万人,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90%以上,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提升,2022年达25.56%;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历年均高于85%,超40%的毕业生在建筑业房地产业就业,35%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中建、中铁、中交等国有企业工作,“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科研助理等政策性岗位就业毕业生累计超过400名。五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均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一把手工程”,全员促进目标落实

学校深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内涵,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的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统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校领导根据分工,深入联系学院,现场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传达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就业的指示批示精神,及时通报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推进就业目标落实。

强化“两项服务”,全心满足学生需求

一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全面化导向,强化课程教学。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确保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根据课程建设要求,修订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实施。加强教学过程监控,通过听课、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围绕课程思政,促进就业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提升育人实效。

需求化导向,丰富指导服务。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以讲座、比赛、社团为载体,构建一系列丰富多彩、契合学生发展的就业指导活动。组织开展“简历制作”、“职业生涯管理”、“求职权益保护”等主题的“职场·人生”系列讲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准备度;邀请安徽省就业指导专家,举办遇“建”未来·点亮人生——同上一堂就业指导课,线上线下共计2000余学生参与,获得良好反响。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系列活动,通过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桁架等方式宣传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权益保障等就业创业政策,营造人人关心就业创业的良好校园氛围。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优秀毕业生风采展活动,树立职业生涯发展先进典型,深化优秀事迹的示范引领作用。

精准化导向,细化困难帮扶。组织实施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完成困难毕业生线上线下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家庭困难毕业生工作台账,向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缓解求职择业经济压力。开展线上线下“一对一”就业咨询服务,邀请校内外专家,打造就业咨询师资团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调试、简历制作、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咨询服务,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线上预约咨询老师、咨询时间,体验个性化帮扶指导。2022年春季,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问题,学校集中开展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推荐工作,收集各学院毕业生简历312份,结合其求职意向和专业特点,向中建三局、中电二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局、浙江建工、格力晶弘、浦发建设等65家优质用人单位推荐560人次(其中女生392人次),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划拨专项资金,对边远地区就业毕业生予以一次性奖励5000元,激励毕业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二是强化“线上+线下”的校园招聘服务,完善市场化就业促进机制。学校深刻践行“以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的工作理念,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持续提升就业市场服务水平。线上严格用人单位资质审查,不断提高岗位质量,确保招聘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线下创建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从企业前期联络,到现场服务、后期跟踪,为用人单位提供全程贴心服务。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做好校园招聘应急预案,强化网络校园招聘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通过空中招聘会、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等开展校园招聘,促进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提高招聘成功率。利用教育部“24365就业平台”、“国聘行动”、就业信息网、官方微信公众号、QQ群等渠道资源,不间断转载、发布就业信息年均超过10000条。

抓好“三个建设”,全力构建支持体系

一是抓好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建强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结合就业工作实际,通过举办校内师资培训班、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研讨会、选派辅导员和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参加校外培训等多种形式,有步骤、有计划开展各类业务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形成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是抓好就业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就业资源开发机制。强化校地、校企合作,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力发挥“大土建”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吸引行业优质企业来校招聘。与中铁四局、中铁上海局、中建二局、中建八局等一批知名建筑类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共建毕业生就业基地200余个,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高起点、大平台;联合建筑地产、风景园林、机电行业联盟,举办“安徽省地产建筑专场校园双选会”、“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专场招聘会”等行业综合性招聘会,推动人职匹配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功申报合肥市高校就业加油站,利用地域优势,对接合肥市辖区各区县,举办“招才引智进高校”校园双选会,全方位、多角度推介我校毕业生;深化与滁州、宣城、池州等省内城市交流合作,举办城市专场人才引进推介会,促进毕业生留皖就业,服务安徽经济发展。近年来,学校线上线下举办的各类宣讲会、双选会、综合性招聘会年均600余场,参与的各类用人单位2000余家,提供岗位超过20万个,就业市场充分满足毕业生需求。

2022年,学校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领导带队实地走访用人单位144家,完善学校就业资源共建共享,搭建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供需平台。开展就业调研,组织师生赴京东方、长鑫存储、中建四局、中国二十冶、联创设计等企业,认真收集、整理、调研企业和毕业生需求,为就业市场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及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高,就业工作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三是抓好就业管理制度建设,丰富完善就业过程规范管理。落实毕业生分专业就业去向落实率月报制度,履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报送职责。严格执行教育部“四不准”要求,按照“一人一书,一人一号”的原则,整理、归档就业协议书等毕业生等就业材料,确保就业数据真实、有效。按照人社部门要求,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工作。撰写学校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并按照信息公开相关程序及时发布。

搭建“四大平台”,全面推动双创教育

学校大力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不断推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一是搭建创新创业课程平台。20179月起,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确保创业教育覆盖面;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魏东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委员会委员,唐黎成功申报安徽省创业大师工作室。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宣传平台。20182021年,连续四年搜集学校创新创业比赛成果,编印《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汇集优秀创业校友先进事迹,印制《大学生创业》两期,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018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并于2021年完成绩效考核及复审工作。同时,学校与合肥大学科技园、包河区社会创业园、“安徽莲花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孵化器”等平台搭建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7个,形成校内外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四是搭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打造“两讲座•一大赛”品牌活动,举办创业实务讲座、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分享会、“尖峰杯”创业大赛等丰富创新创业课外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业激情。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处于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提升。2017年,学校被安徽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2018年,被安徽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创业学院;2020年,被合肥市人社局认定为合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加油站;2021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表彰,2022年,获得安徽省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单位激励表彰,并作为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高校被省教育厅推荐为安徽省就业先进集体。

船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在新的起点上,安徽建筑大学就业战线上的全体同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细化就业服务,强化市场开拓,深化指导帮扶,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服务地区发展为导向,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者:宋妙君;审稿:魏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