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拾起原生的碎片
发布时间: 2021-05-07    访问次数: 100

拾起原生的碎片


环能学院徐明露


案例所属领域:五特学生关注

摘要

五特学生尤其是家庭特殊、存在心理情绪的同学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做好此类学生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合理采用“共情”方式与学生搭建沟通桥梁,逐渐解开学生心理深处的心结,打开心理的窗户。

案例描述

所带学生Z某,入学以后表现较好,常以微笑示人,在入学不久便积极参加班级活动。随后在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评结果为一级关注,心理健康中心老师与我联系,反馈其在约谈中有自杀倾向,我便对他进行约谈。了解相关情况,并做个体教育

处理过程

约谈中,Z某对过往的事情跟我讲述时比较平静,并没有太大波澜,对答清晰。他之前的举动源于原生家庭的原因。该生原生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了,在高中在一次与家人的争吵中动了自杀的念头并进行了尝试,所幸无大碍。目前状态良好,无自杀或伤害行为和念头。

在交谈中,我告知一下几点:首先肯定他对我的信任,将个人隐私事情告知于我,我会妥善处理保护其隐私。其次原生家庭爱的缺失是成长中的遗憾但不是全部,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我们需要做的是逐渐成长自立自强,对他目前在学校积极表现表示肯定,希望他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动,合理安排个人生活和学习。最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寻求帮助,从老师、朋友那边获取更多的可能性,希望他常与我联系,常与我沟通。

在于他交流之后,我与其母亲进行一次通话,主要目的是希望家长能保持与该生长线的联系。在此后的时间,我不定期与他保持联系,了解其近况。一年多来,看到的更多是该生爽朗的笑声,而不是微笑

案例分析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组织,是个人进入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是人生所有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没有完全相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每个家庭的教育模式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特点。因此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先从家庭找原因,在自身找问题,在校园找途径。要构件与学生之间的个体信任,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心得体会

1)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准确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教育方式,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抓住了机会,敞开心扉,利用共情方式及时建立互信关系愿意与老师交流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学生困惑。

2)针对师生之间代入感的问题,作为辅导员应做到“走向学生、走入教室、走进宿舍”,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富有亲和力的与学生交谈,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用于面对老师。

3)共情是很好解决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是搭建辅导员与工作实效。我认为在进行日记谈心的同时,抓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分阶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抓个人针对性突破,在日记谈心中及时发现有特殊问题的,及时沟通解决。

点评

辅导员工作是良心工作,要有良善之心,有共情之心,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守护一段渠,在遇到原生家庭关爱缺失的学生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尝试与他们构建一座沟通桥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