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艳,女,硕士,公管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哲学。2020年春,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岗位考核年年优秀,在科研教研、业务竞赛、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各项工作中业绩突出、成果丰硕……这些都是她身上鲜明的标签。矢志高校思政教育14年,马晓艳老师用爱心、责任心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润物细无声,她似春夜悄然而至的雨,孕育满园桃李。
锤炼,提升思想有境界
教师的理论素养决定着教学的高度,马晓艳老师对党的最新理论和时事政治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曾有同学在课后颇有感慨:“过去我以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共产党执政的原因。听了马老师的课,我才懂得,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时代的必然,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她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理性分析征服了一批批学生,甚至有学生在学了马老师的公共课后,跨专业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打铁必须自身硬”,马老师坚信只有自身有着坚定的信仰、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感染学生、改变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教书育人,业务精湛有特色
在教学内容方面,马老师秉承“内容为王”“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为明天服务”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带领学生以严密的逻辑在知识海洋中探索,达到潜移默化的理论征服效果。教学方法上,马老师研究大学生思想现状,适应学生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探索学术争论导入法、热点疑点对话法、自我导读解疑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新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的普及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她积极学习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2017年获批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交往教学模式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2020年初疫情开始后,马晓艳老师为保证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了课前预习+课堂答疑、主题讨论+点评总结、线下复习+作业巩固三维立体交互式教学模式。她的课堂教学通俗有活力,学生热情有动力,形成了独具特色、互动活泼、亲和力强的教学风格。近年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业务竞赛中获奖10余项:2011年获安徽省教育厅思政课“精彩一课”;2013年获得安徽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14年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2017年获全国思政课“教学骨干”称号;2018年获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019年获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等。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为了使思政教学成为一门艺术和科学,马晓艳老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近五年,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等课题研究,2015年获得安徽建筑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真爱,心里装着学生
马晓艳老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与热情,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工作,对每位学生都保持一如既往的耐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面对学生对未来的憧憬、迷茫和困惑,积极的聆听、共情并疏导,服务见温情,管理出成效。不论是课堂内的吸引力,还是课堂外的感染力——专业内外,社会百态,马老师在无界限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实现人生价值。2019年其组织、指导公管学院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5项,双创项目8个获国家级立项,13个获省级立项;暑期“三下乡”团队获得安徽省优秀团队;法学专业学生司法考试综合通过率高达41%。
疫情开始后,有些学生紧张、无措、惶恐,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马晓艳带领辅导员们第一时间摸排学生位置及健康情况,对湖北籍和在湖北的学生逐一电话宽慰,联系心理咨询师为焦虑的学生疏导。整理科学防范知识,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同时,组织学生党员、青年志愿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奉献,服务社会有效果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马晓艳努力教书育人,服务学生;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马晓艳走出校门,积极服务社会。马晓艳作为省委讲师团青年宣讲名师,积极投身于基层宣讲工作,多次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省理论宣讲稿撰写和宣讲工作,为瑶海区政府、姚公社区、合肥建委、肥西丰乐镇、巢湖烔炀镇等基层单位开展理论宣讲10余场,宣讲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接地气,社会反响热烈。积极参与省总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曾获安徽省“师德医德”演讲比赛优秀奖、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第二届“书香天使”征文比赛一等奖。疫情以来,马晓艳坚持“以笔为援,学理抗疫”,《在战“疫”中凝聚共同体意识》等文章在安徽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报刊媒体登载。
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十四年如一日,潜移默化育英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凭岁月更迭,任凭青春流逝,马晓艳老师始终坚守心中的希望之灯,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民教师。雨知时节,随春而生,她在思想教育的田野上,悄悄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作者:李畅;审稿:李万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