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 教育走进思政课堂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1-01-15浏览次数:1174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学校关于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积极融入“四史”中的重大历史、理论问题。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老师从“中国精神”的具体形态入手,讲述红船精神、吕梁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正是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代代相传,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努力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通过时间线索和历史主线梳理的方式让大学生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启示。课程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调研家乡的红色遗址等方式,以家乡的红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兴趣,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增强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勇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较强,老师选取党史中的经典案例,解析原理,使得学生把抽象的理论和活生生的历史事例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原理,运用原理,既能使得学生信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强大穿透力,又能引起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为“原理”课和中国社会现实存在找到结合点。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结合课程特色,开设专题深入讲解“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将“四史”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结合抗疫讲党的初心与使命,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与优势性,多层次贯彻“四史”教育。

  在思政课中全方位融入“四史”教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时代性和针对性,实现思政课思想性、学理性相统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将积极整合育人资源,持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者:宣璐  审核:刘晓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