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旗飘扬】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初心使命 推动思政教育全面发展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0-10-19浏览次数:951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纲要党支部是一个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集体。她是一个“年轻”的党支部,成立不满四年,80后的党员占据了一半,充满了活力与干劲;她又是一个“成熟”的支部,11名支部成员都有着十年以上的党龄,在“思政课堂”的舞台上挥洒汗水,“不忘初心”,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的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纲要党支部在校、院两级党组织的关怀指导下,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作出了扎实、规范和突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着力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的“主心骨”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基础纲要党支部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坚守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始终将追求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学习方式上,支部采取“读原著、学理论”,认真落实党支部的“三会一课”的学习制度,采用学术研讨的方式集中开展,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

同时,我们又紧跟实际,紧跟热点,创新学习形式,在重大纪念日开展党员宣誓活动,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学习强国等媒体,采取“微党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支部学习的实效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注重实践教育,支部先后组织党员赴遵义会议旧址、皖南新四军旧址、金寨革命博物馆、凤阳小岗村、渡江战役纪念馆、李克农故居等开展实践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全体党员对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打造思政品牌,把握立德树人的“方向盘”

党支部是一个战斗堡垒,党员的模范形象是无声的号角。基础纲要党支部老师承担了全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政策”的课程,全体党员克服了“老师人数少、学生数量多、课时重”的困境,在教学岗位上我们默默做着奉献,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支部党员能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方向。支部党员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注意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技能的提升。2019年,支部党员宣璐老师参加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的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在教学效果方面,2019年支部党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支部党员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在安徽省思政课相关比赛中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引领支部发展,把稳内涵建设的“风向标”

在支部创建上,支部按照新时代党支部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巩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努力争创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特点、土建类特色鲜明的学习型党支部。近年来,支部成员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建筑文化的教、科研的工作,特别在红色家书、红色建筑文化遗产、徽州文化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我们从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把牢思想的“闸门”,强化支部的内涵建设。2019年6月19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路丙辉教授做客我校易海大讲堂,作了题为“人生幸福的支点与条件”的学术报告,支部全体党员聆听了报告。2019年11月,我们邀请了金寨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邓正霖对全体党员开展了《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特色党课,加强了与外部的交流。

强化社会功能,凝聚引领群众的“吸铁石”

基层党支部是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支点”,通过政策宣讲、解疑释惑,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让党的旗帜在社会基层高高飘扬。基础纲要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拓展支部服务社会的空间和能力,组织支部党员走出校门,走入社区,积极承担校内外的一系列相关理论宣讲活动,强化理论服务社会的功能。2019年1月,支部党员陈清教授参加全省首期“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活动,在经开区临湖社区和蜀山区丁香社区作了题为《舌尖上的变奏曲——盛赞改革开放40年讴歌辉煌新时代》的专题宣讲报告;2020年7月,支部党员夏淑娟老师应安徽建筑大学环能学院的邀请,为该院党员讲授了一堂《学党史,知党情》的党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特殊属性,要求不仅在学术上是饱学之士,在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上要求更高:乐于奉献、甘于平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纲要党支部将在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与新时代发展同步,筑牢党员思想防线,坚守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审稿:谢 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