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紧贴时代、紧贴社会、紧贴学校、紧贴学生 ——记安徽建筑大学2022年度优秀教师蔡弘

作者:发布时间:2022-10-09浏览次数:29

紧贴时代、紧贴社会、紧贴学校、紧贴学生

——记安徽建筑大学2022年度优秀教师蔡弘

高校教师具有特殊性,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主动强化教育自觉,育人先育己,将国家意志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题记

 


蔡弘2018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同年8月入职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作为标准的“90”大学教师,用同龄人的亲和力感染学生,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榜样、立标杆。珍惜平台,放低姿态,将个人小成长融入学校大发展之中。4年时间,先后获得公共管理学院科研标兵、安徽建筑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老师、安徽建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安徽省社科基金等5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份资政报告获安徽省主要负责同志、安徽省常务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出版3本著作,获安徽省社科三等奖1项、安徽省社科联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项。

 

紧贴时代,在三尺微台注入爱国情怀

蔡弘坚信只有爱国的老师,才有爱国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这个职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一位合格教师一位好教师的基本前提是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站在什么立场上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传播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作出正确回答的根本问题。蔡弘从自己主讲的人口学相关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讲好中国好故事,唱响中国主旋律。

“课程思政”还不是一个热门词汇的时候,蔡弘就将《人口学》课程的每一讲融入课程思政,将与人口发展紧密相关的国计民生事件融入课程体系,联合课程组重新撰写教学日历、教案和大纲,在主课《人口学》之外重新建立配套课程《中国人口问题》,并以人文社科公共课的方式面向全校学生,2021年《中国人口问题》成功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人口学》课程“人口结构”章节思政案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国智慧,被学校教务处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推荐上网。蔡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琐碎的教学安排提炼升华,撰写6篇关于课程思政创新相关的教研论文并发表,其中《“云上思政”:线上教学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一文获得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21年度优秀论文,并刊登在《中国建设教育》2022年第一期。

 

紧贴社会,要避免只做书斋里的学问家

近几年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成为热门。蔡弘理解“破五唯”中的“唯文章”不是不要文章,而是要好文章、真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是要求把冷冰冰的文章与热腾腾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要求让青年教师、让研究生走出校门走近社会走向基层,在调研实践中培养新人。

2019年到2022年连续4年,蔡弘每一个暑假都会带队到安徽农村调研。4年时间带领150多个本科生、研究生跑遍了16个地市,进入60多个区县120余个村居,对近400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安徽省民生发展数据库,对100多位农民进行深度个案访谈,形成重要的一手研究资料。调查结束,每年向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交一份《安徽民生调查报告》,每年的报告均收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汇编的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生调查》。蔡弘主动将“三下乡”活动与民生调查结合,2019年到2021年连续3年获得安徽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培养了3位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获得2次安徽省“三下乡”调研报告一等奖。2021年蔡弘主持了团省委2021年度青少年发展重大课题,作为研究成果的咨政报告《正视安徽青年人口大幅减少问题》,因为前期的调研积累,数据丰富,论证充分,获得安徽省省委书记郑栅洁同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惠同志肯定性批示,最后转到省发改委、省卫健委具体落实。

 

紧贴学校,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融合

思想开放、个性鲜明、乐于分享是互联网一代的普遍特征。于是经常能够在一些社交平台看到学生的各类“吐槽”,这些“吐槽”“牢骚”“抱怨”“不满”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学校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蔡弘只要听到看到学生的负面信息,就会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每年新生见面会和研究生课题组组会上,蔡弘几乎每一次都会分享他的“爱校观”,主动和学生们讲述学校这几年发展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和学生们分享学院近年来发展的亮点与特色。

他说:单位是抽样的,但是单位中的每一个人是具体的。我们的学校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具体的教职工构成的,你怎么样,你口中的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你键盘下的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安徽建筑大学便怎么样!现在我们坐着的地方,为之学习、奋斗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学校。可以有牢骚、可以有抱怨,也允许吐槽,但更需要你来爱她、呵护她。在这里你可以代表学院,但是出了校门你就代表了学校。所以一定要将你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实现双向奔赴。

 

紧贴学生,教书育人始终是老师的第一使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透过这面镜子能够照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蔡弘始终懂得,大学老师不仅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言行示范,用自己的奋斗精神去激励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蔡弘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表率。各种座谈会他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所在的课题组没有一位研究生偷懒,因为我自己从来不偷懒,他们看到我比他们还勤奋、还认真、还刻苦,他们就不好意思不来工位学习。”“勤奋”是学院年长的老师、青年博士和研究生们对蔡弘的一致评价。为了更好完成2021年度团省委青少年发展研究重大课题,2022年大年初一、初二、初三都在办公室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该课题最终以“优秀”等次结项。在2022年安徽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上,蔡弘作为课题组代表向安徽省副省长杨光荣同志作专题汇报,研究成果得到团省委充分肯定,并受邀在2022年度青少年发展课题开题会上作为往年课题代表发言。

 

从不违师德、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到立德修身、学术精湛的优秀教师,一名大学教师要成为在人格、品德、修养等方面为人敬仰的“大先生”,可以说任重而道远。诚然,不是每名教师最终都能成为“大先生”,但每位教师都要有当“大先生”的志向,以“大先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唯有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教育教学本领,才能既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又能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宽广的未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