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示学校办学成就和文明校园建设,赏鉴美丽校园景观,展现学子爱国爱党、爱校荣校情怀,10月11日至13日,建规学子举办“喜迎二十大 约会美校园”校园景观赏鉴学习会。
孜孜以求,不负韶华,怀着初心从“建筑”出发
走近校园南大门,“徽弘”映入眼帘,徽派建筑的“大牌坊”与现代技术材料的运用,定义了南大门崭新的建筑形象。徽弘门主体是由两片方向相反的弧形墙体构成,它们被中间的牌坊紧紧联系在一起,墙体的曲线对内呼应圆形的中心广场,对外又和城市干道之间构成了一个半月形的缓冲广场,极具视觉冲击力。墙体上镂刻出徽派建筑典型的马头墙形象,展现出建大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以及培养具有新时代徽匠品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初心、目标和操守。
漫步校园,同学们来到逸夫楼。逸夫楼的入口设计结合了徽派建筑特色,连廊式设计使整楼宇采光良好,围合式庭院不仅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更增添了楼宇的美感,让孜孜不倦的建大学子在课间眺目远望,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
离开逸夫楼,同学们来到了体育馆。除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充满活力的体育氛围也洋溢在校园。南校区体育馆,是一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简洁的外轮廓线条、错落有致的窗格、外墙交界处有层次的堆叠、以及犹如大鹏展翅般向两边延伸的屋顶,吸引大家争相描绘,席地而坐,拿起画笔,记录下眼中的建大体育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校园建筑风光的理解。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带着信念向“景观”前行
九月桥,是校园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景色,因桥身有九孔,与湖中的倒影连成一片如九个圆月而得名,同时,九月是新生入学、新学年的开端和教师节,予以尊师重教、敢于上九天揽月之美誉,灰青石板镌刻着建校64年来的成长与变革。横跨易海,面临北食堂,同学们驻足桥上,校园美景尽收眼底。
从九月桥向下俯瞰,便是安徽省最大的校内湖——易海。易海湖寄意于建大师生秉承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学海无涯,“易”无止境。为提升同学们对于色彩的认知,大家来到易海旁的小路上进行素材收集。他们对不同植物的颜色进行比较,挑选出多株颜色特别的植物,并将其拍照记录下来带回教室,制作为色卡。
来到易海湖畔,同学们走上了连接湖心亭的石桥小道,石桥构造规整,砖面纹路清晰。九曲回廊,湖心亭赫然挺立在同学们眼前。湖心亭为木制,分上下两层,上层中空,四边有虚阁,八个角的飞檐脊上排列小兽,中国传统固定方式榫卯结构贯穿整个建筑。湖心亭中,同学们积极表达了各自的想法,交流了自己对传统建筑风貌的探索与思考。
尊崇古典,弘扬传承,抱着决心在“文化”感悟
刻有“源”字的巨石,红黑的底色仿佛是木头的纹路,饱经沧桑的面容是他不屈命运的表征。鲜红的源字印在巨石正中间,正如它起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同学们也将在这里书写属于他们的诗篇,度过属于他们的青春年华。
建大文化景观彰显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鲁班作为中国建筑业的鼻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同学们站在鲁班像前,感受历史的厚度,传承鲁班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劳动者持之以恒、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最后,同学们来到被誉为四时君子的梅、兰、竹、菊景观。四时君子取梅“傲雪风骨”、兰 “高洁清雅”、竹“虚怀若谷”、菊“花中隐士”,寓意着同学们能够励炼出坚毅、挺拔、谦虚、无畏、高洁的品格,迎难而上,不惧坎坷,于困境中不断尝试,于创新中不断实践,于求索中不断前行。
建大美哉,在于四时;建大美哉,在于心境;建大美哉,在于精神。身在安建大,流连我建规学子的四季风景;情在安建大,书写我建规学子的满腔诗意;心在安建大,抒发我建规学子的热血情怀。我爱安建大!(作者:靳明甫 刘健鸿 黄梓豪等;指导教师:吴梦东 贾宇枝子;审稿:唐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