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120405
专业名称:城市管理
学习形式:非脱产
修业年限:学制2.5年。修业年限2.5—4.5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及执法、公共资源管理、公共设施运营、公共项目评估、城市经营实践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业务知识能力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
2.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城市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城市管理、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能在城市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城市环境管理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从事科学研究;
4.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
5.具备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
(二)人才规格
1.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本理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诚信意识,履约践诺,知行统一;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2.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约践诺,知行合一;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3.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终身教育;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定的了解。
4.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运算、实验、测试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具备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设计模型等能力。
5.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有工程经济观点,受到城市管理运行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6.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有一定了解; 具有良好的中文写作能力,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7.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趋势,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必需的其他能力。
三、修业年限
2.5年,最高修业年限不超过4.5年。
四、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 |
1 | 形势与政策 | 2.0学分 | 32学时 |
2 | 四史 | 2.0学分 | 32学时 |
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0学分 | 48学时 |
4 | 大学英语Ⅲ/Ⅳ | 4.0学分 | 64学时 |
5 | 高等数学A2 | 5.0学分 | 80学时 |
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0学分 | 48学时 |
7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2.0学分 | 32学时 |
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5.0学分 | 80学时 |
小计 | 26学分 | 928学时 |
(二)专业基础与专业课 |
1 | 社会学 | 3.0学分 | 48学时 |
2 | 微观经济学 | 2.0学分 | 32学时 |
3 | 城市管理学 | 3.0学分 | 48学时 |
4 | 城市社会学 | 2.0学分 | 32学时 |
5 | 城市规划管理 | 3.0学分 | 48学时 |
6 | 公共管理学 | 2.0学分 | 32学时 |
7 | 宏观经济学 | 3.0学分 | 48学时 |
8 | 管理心理学 | 3.0学分 | 48学时 |
9 | 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 3.0学分 | 48学时 |
10 | 社会调查方法 | 2.0学分 | 32学时 |
11 | 公共关系学 | 3.0学分 | 48学时 |
12 | 城市管理学 | 3.0学分 | 48学时 |
13 |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 | 3.0学分 | 48学时 |
14 | 城市公关危机管理 | 3.0学分 | 48学时 |
15 | 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 3.0学分 | 48学时 |
16 | 城市社区管理 | 2.0学分 | 32学时 |
17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 3.0学分 | 48学时 |
18 | 城市数字化管理 | 3.0学分 | 48学时 |
19 | VEP程序设计 | 5.0学分 | 80学时 |
20 | 城镇就业与社会保障 | 2.0学分 | 32学时 |
21 |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 2.0学分 | 32学时 |
小计 | 58学分 | 1424学时 |
(三)职业能力拓展课 |
1 | 学习指南 | 2.0学分 | 32学时 |
2 | 创业基础 | 2.0学分 | 32学时 |
3 | 毕业教育 | 1.0学分 | 16学时 |
小计 | 5.0学分 | 80学时 |
(四)实践教学环节 |
1 |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 | 2.0学分 | 2.0周 |
2 | 公共管理学课程设计 | 1.0学分 | 1.0周 |
3 | 城市规划管理课程设计 | 2.0学分 | 2.0周 |
4 | 社会调查 | 1.0学分 | 1.0周 |
5 | 城市管理学课程设计 | 2.0学分 | 2.0周 |
6 | 城市管理专题调查报告 | 2.0学分 | 2.0周 |
7 |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 | 8.0学分 | 14周 |
小计 | 18学分 | 24周 |
五、教学形式
采用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智慧教室教学直播与回放、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六、学时、学分
(一)实行学分制。课堂教学16学时为1个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依据《安徽建筑大学关于修订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校字〔2023〕2号)规定:按周执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实习、课程设计等),每周按30学时计1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共14周,计8学分;思政类实践课按20学时计1学分。
各学期课程学时分配
学期 | 课堂教学环节 | 实践教学环节 | |
总学分 | 总学时 | 线上教学 | 线下教学 | 线下占比 | 总学分 | 总周数 | 总学时 | 线上学时 | 线下学时 | 线下占比 |
一 | 26.5 | 392 | 320 | 72 | 18.4% | | | | | | |
二 | 21 | 336 | 272 | 64 | 19% | 1.0 | 1.0 | 20 | 20 | | |
三 | 22.5 | 360 | 272 | 88 | 24.4% | 2.0 | 2.0 | 50 | 35 | 15 | 30% |
四 | 21.5 | 344 | 288 | 56 | 16.3% | 3.0 | 3.0 | 90 | 45 | 45 | 50% |
五 | 1 | 16 | 16 | 0 | 100% | 8.0 | 14 | 240 | 189 | 51 | 21.3% |
合计 | 92.5 | 1448 | 1168 | 280 | 18.9% | 15 | 21 | 400 | 289 | 111 | 27.8% |
(二)实践教学环节折算学时数后,线下教学占比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21.2%。
线下教学分配及占比培养方案总学时
课程类型 | 总学时数 | 线上 | 线下 | 线下占比 |
课堂教学环节 | 1424 | 1128 | 296 | 20.8% |
实践教学环节 | 520 | 354 | 126 | 24.2% |
合计 | 1944 | 1482 | 422 | 21.7% |
(三)《安徽建筑大学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化工作实施细则》按照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职业资格(能力)证书、文化休闲教育项目成果三个项目类别,明确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
七、考核与毕业要求
(一)课程考核。
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2.课程总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其中,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60%。
3.鼓励授课教师探索通过实践作业、情境测试、技能认证等方式科学评价学生能力水平。
(二)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所有课程考核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
(三)授予学位
符合《安徽建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细则》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