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才能赢得信任 - 安徽建筑大学
当过乡村小学教师,干过协警,做过酒店经理,他转战多个岗位,但被大家熟知并认可的身份是担任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基层工作23年,张书战以公正无私、诚实守信、担当作为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他创新运用“一委三会”工作法,打开了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他所在的康宁社区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先进社区、文明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谐示范社区、创业型社区等荣誉,他本人也荣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并作为社区治理先进典型代表在“全国村干部大讲堂”上交流发言。
康宁社区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城乡人口混居、居民需求多样、各种矛盾交织、管理难度很大。张书战临危受命,担任康宁社区第一任党委书记。12年来,他以社区为家、视社区群众为亲人,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出了一个腰杆硬、底气足、能力强、守规矩的“两委”班子,实现了康宁社区“后来者居上”的跨越式发展。
2000年,在外工作并事业有成的张书战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到家乡浦南镇浦南村,接手村组财务工作。当时,村组财务混乱,张书战经常面临“堵门要债、上访告状”的窘境。为了理清村组的债权债务,他逐笔核对近百册账本的数万条账目。白天干不完,他就把账本带回家晚上继续干。家人休息了,他就把卫生间当成临时“办公室”,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回忆那段时光,张书战不禁感慨:“夏天很热,也没有空调,几乎每本账本上都有我的汗水。”核对清楚了账目,张书战以入户核对、冲抵、核销、清收、偿还等多种形式逐步解决了50余起历史遗留债务问题,曾经紧张的干群关系也逐渐得以缓和。
任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后,张书战发现这里的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不信任干部,自然也不支持社区工作。于是,张书战协调解决了30平方米的社区临时办公用房,请群众有事到社区来说,有事一起商议。社区议事有了场所,再加上张书战带领社区干部走访、沟通、交流,切切实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干群关系越来越近。同时,张书战多方筹资,建起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农民公园,带领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度大幅提升。
为了更好服务社区群众,张书战将社区细分为若干网格,社区工作人员分别负责各个网格,做到“提房知户、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综合治理成效。
面对康宁社区居民思想活跃、历史遗留矛盾多等问题,张书战认真学习探索创新了“一委三会”工作法。“一委三会”工作法是连云港市海州区首创的基层治理模式,即由社区党委领导居民议事会协商、居民委员会执行、居民监委会监督。在学习借鉴“一委三会”工作法的基础上,张书战补充完善了具体的议事方法,扩大了民主协商议事范围,尤其是吸收利益相关方一起参与社区事务的协商与监督,把“协商议事”和“民主善治”有效结合,求得社区治理“最大公约数”。
康宁社区有1100亩土地临近镇区,可以优先连片发展高效农业,但由于群众诉求不同,有些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束缚了产业经济发展。康宁社区召集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参加议事会,但多次协商仍未达成统一意见,土地流转陷入了停滞。为改变这一现状,给康宁发展“松绑”,张书战转变工作思路:一方面做“加法”,扩大协商民主议事范围,将涉及土地流转所在村的村民邀请至议事会,另一方面做“减法”,将未涉及个人利益的相关村组代表从议事会议中减去。在此基础上,组织农户代表统一乘车到邻乡邻村参观学习,与流转户面对面算清增收的细账,然后趁热打铁连夜召开所有相关农户的代表会议,做宣传、讲政策、答疑问。面对有些农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张书战也当面依规依法协商否决,农户纷纷主动要求签订流转合同,圆满完成了土地流转工作。
不仅如此,张书战还运用“一委三会”工作法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带领康宁社区拆迁房屋约2200平方米、征收土地80余亩、搬迁坟墓100余座、流转土地800余亩,推动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田园家庭农场等5家,居民以土地方式入股,劳动力得到解放和转移。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浦南镇的土地价格水涨船高,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现象有抬头趋势。针对这一问题,张书战带领社区党委、居委会一班人坚持原则、坚决制止。因制止违建和非法买卖土地,康宁社区的干部先后遭到社会闲散人员蒙面殴打、深夜砸窗等报复行为。一村民为强行建房,唆使其年逾70岁的父母赖在张书战家四天三夜,张书战的家人也遭受威胁。尽管如此,张书战却始终没有退缩。
发现张书战硬的不吃,就来软的,有人试图通过张书战的亲朋好友请求其手下留情。对此,张书战当众表态:“作为社区干部,我要坚守对群众许下的承诺,绝不允许优亲厚友的事发生在康宁社区!”在张书战的坚守下,地处镇驻地核心区域的康宁社区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没有违规审批过一处房屋,为“治违”这道考题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