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西藏精神 - 安徽建筑大学

微党课 | 老西藏精神

发布者:王如芳发布时间:2021-10-19浏览次数:648

来源:共产党员网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探月精神等伟大精神。

中国建设报微党课栏目,今天一起学习的是“老西藏精神”。

精神内涵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精神解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代驻藏部队官兵、援藏干部等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在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伟大历程中,孕育传承了“老西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这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20208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在座谈会上为 “老西藏精神”作出新的时代注解。

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19503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在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上发出铿锵誓言。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农奴,十八军指战员背上装备,爬雪山、涉激流、忍饥寒,历时一年零九个月,胜利进藏。

进藏的路途,既险又苦。“我们从昌都到拉萨,走了一年,在食物严重匮乏的条件下,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主要靠野菜充饥,一人一年要挖400公斤的野菜。”进藏部队老战士、84岁的吴晨老将军回忆说。十八军进驻西藏后,全军积极响应军委“向荒野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号召,立足高原,在拉萨河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很快得到群众认可。十八军将士与西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胜利完成进军、筑路、生产等任务的过程中,孕育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增进了民族团结,演绎了鱼水之情。

70余年来,西藏的变化翻天覆地,“老西藏精神”历久弥新。年仅49岁就因公殉职的张贵荣将军;主动请缨援藏,填补了西藏生态学植物学空白、培养出西藏大学第一位植物学博士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官兵和藏区群众服务的“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一代又一代援藏干部、一批又一批驻藏官兵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近年来,根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加强人才和技术援藏的要求,“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工作深入开展,多批援藏医疗队相继奔赴西藏。高寒缺氧让医疗队员们时常感到不适,很多医护人员刚开始查房时从病房一头走到另一头就要歇好几次,大口喘气以尽量保持声音平稳。艰苦的自然环境、与家人分离的忧伤,考验着队员们的意志力。他们坦言,在西藏工作苦,但一点都不后悔。发扬“老西藏精神”,援藏干部和驻藏官兵给西藏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新的气息。

20多年来,对口援藏省(市)及央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从给资金、建项目,到培育产业、经济合作、技术支持,推进西藏与全国同步发展,为西藏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交出经得起检验的高原脱贫答卷,注入动力。

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弘扬,“老西藏精神”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幸福的格桑花在西藏遍地开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