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栏目(2010年左右)
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1-12-21 浏览次数: 1266

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领域简介

我校于2000年申请创办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并获得批准,该专业相关学科——环境工程学科的建设受到学校重视,取得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依托我校市政工程等学科的带动作用,环境工程学科发展较快。2009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2012年,环境工程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室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环境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校级特色专业;2014年,环境工程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环境工程专业加入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招收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2019年招收全日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科学术队伍总人数30(部分人员与市政工程学科重合)其中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安徽省学科带头人1,省教坛新秀1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学历50%具有硕士学位/学历97%。实验室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300多万元。

长期以来,环境工程学科紧密结合巢湖、淮河、长江流域的污水治理,重点研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去除机制与技术;并结合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展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积极进行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此外,在城市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饮用水安全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总数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住建部科技开发项目4项,安徽省十五攻关项目2,安徽省“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1项,并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EISCI检索的有50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协调发展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积极工作;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系统的专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应用外语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具备在实践中持续创新的能力,能够创新性地解决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

5、具有成熟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分析技术与评价、环境生态工程与技术、土壤污染修复。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学习的,由硕士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分管领导审核、研究生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延长期最多不超过1年。

五、培养方式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双导师负责制1名校内导师1名校外导师组成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三个阶段可以相互交叉进行。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进行,一般在年内完成。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每一位研究生必须参加由学校认可的专业实践项目,时间0.5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累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沟通技巧、团结协作、统筹管理等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学习计划,撰写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必修)和非学位课程(选修)两大类。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分的基本要求是:在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不少于32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3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文献阅读1学分)和专业实践1学分)课程学习环节包括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


1、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试

性质

备注

 位 课

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必选1

自然辩证法

18

1

 

 

 

 

英语

180

5

 

 

 

必修

专业基础课

数值分析

36

2

 

 

 

 

必修

矩阵理论

36

2

 

 

 

 

必选1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36

2

 

 

 

 

高等流体力学

36

2

 

 

 

 

必选1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36

2

 

 

 

 

专业课

高级环境工程原理

36

2

 

 

 

 

必选2

环境监测技术

36

2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36

2

 

 

 

 

非学位课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36

2

 

 

 

 

 

不少于12学分

恢复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36

2

 

 

 

 

科技绘图与科技论文写作

36

2

 


 

 

噪声控制技术及应用

36

2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36

2

 

 

 

 

污染生态处理工程

36

2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36

2

 

 

 

 

现代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36

2

 

 

 

 

水环境修复工程

36

2

 

 

 

 

气溶胶科学技术基础

36

2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36

2

 

 

 

 

环境微生物监测原理与技术

36

2

 

 

 

 

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

36

2

 

 

 

 

3S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6

2

 

 

 

 

生态风险评价

36

2

 

 

 

 

生态毒理学与风险评价

36

2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36

2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设计与案例

36

2

 

 

 

 

湿地工程与水环境

36

2

 

 

 

 

土壤学

36

2

 

 

 

 

土壤生态学

36

2

 


 

 

智能算法在环境中的应用

36

2

 

 

 

 

高级生物统计学

36

2

 

 

 

 

材料表征学

36

2

 

 

 

 

前沿环境纳米技术

36

2

 

 

 

 

流域生态环境系统过程与管理

36

2

 

 

 

 

重金属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36

2

 

 

 

 

科研论文配图

36

2

 

 

 

 

环境材料

36

2

 

 

 

 

空气污染气象学

36

2

 

 

 

 

环境地学导论

36

2

 

 

 

 

土壤化学

36

2

 

 

 

 

水土保持学

36

2

 

 

 

 

自然资源学

36

2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文献阅读

 

1

 

 

 

 

 

 

专业实践

 

1

 

 

 

 

 

 

补修课程

    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12门,参加本科生考试。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2课程安排

1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政治课与外语课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2)专业基础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专业课和非学位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二学期完成。

3)专业实践原则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始。

4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型课程的有机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必修环节

3.1 文献阅读学术活动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导师要重视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工作,加强对文献阅读的指导与考核。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做至少一次文献阅读报告,报告送交导师。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使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会。1学分。

3.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应体现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

2)进入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3)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4)进入学校建立的实验室、专业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研究生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并填写《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进行考核。

七、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观点正确,资料详实,论据充分,语言通畅,逻辑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标准和《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2)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根据学位点的特点,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课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鼓励学科交叉。课题工作量和难易度应适当,使研究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预期成果。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要求硕士生查阅不少于50篇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40%),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上宣读、答辩。开题报告应由专家小组根据评分指标评出成绩并给出能否通过的意见,经学院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报研究生备案。

4)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学院按学科专业组织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5)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应在论文答辩时间前一个月将论文及相关材料提交给研究生指导小组进行论文预审。预审通过后按学校有关规定,聘请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评阅合格的论文由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任签字盖章:

                                              日期:2021年 12月 21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