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主讲人:刘家保
讲座时间:2021年12月16日(周四)上午9:00-10:00
讲座地点:F楼三楼报告厅
讲座摘要: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都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享受这项技术带来的福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未来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也更加高效的新世界。首先介绍大数据概论、大数据特征、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基本理论。其次阐述不同应用背下大数据的成功应用案例:医疗大数据、生物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电商大数据、农牧大数据、交通大数据、教育大数据、环保大数据、政府大数据、舆情监控大数据、食品大数据和体育大数据等。最后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运用相关理论来服务和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研究和工作,给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报告人简介:刘家保,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大数据及其应用,图谱理论及复杂网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杰青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共8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学生荣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一等奖等。先后担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和Frontiers in Physics等8个SCI学术期刊的客座主编和编委。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108975),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 评论员(15905)。
讲座主题:中国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新型出行服务的采纳和采纳后行为研究
主讲人:康玮
讲座时间:2021年12月16日(周四)上午10:10-11:10
讲座地点:F楼三楼报告厅
讲座摘要:在过去十年中,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出行服务,特别是网约车(例如:优步、滴滴)和共享单车(例如:小黄车、摩拜单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然而,关于共享出行服务采纳和采纳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证据仍然有限且不完整。基于一项原创性调查,本讲座旨在通过聚焦三个方面(首先,关注中国大学生;其次,关注两类共享出行服务(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第三,关注上述共享出行服务采纳和采纳后行为(例如:使用频率、它们与传统出行方式之间的模式选择、持续使用意愿等),并通过三篇实证文章的介绍,促进我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第一篇文章通过Generalized Ordered Logit Model模型研究共享单车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第二篇文章通过两个Multinomial Logit Model模型研究共享单车在大学生通勤出行和购物出行中的角色;第三篇文章通过两个Probit Model with Sample Selection模型来调查影响网约车的采纳和继续使用意愿。结果表明,首先,个体特征的影响在不同的采纳和采纳后行为中有所不同;其次,当前对于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使用行为对于这两类服务的采纳后行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康玮,男,空间整治与城市规划博士,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讲师,法国国立路桥学院与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学城市、机动性与交通联合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数字经济、交通出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5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篇;主持及参与中法两国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项。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管理研究中心
二0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