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分论坛

发布者:马晓艳发布时间:2023-07-11浏览次数:598

本网讯 为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科专业影响力,78日,公管学院在天津南开大学二主楼A103成功举办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特点、路径与发展趋势”。该分论坛由公管学院与安徽省社会学会主办,来自全国近20家高校党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

 

分论坛开幕式由安徽省社会学会会长金乃俊主持并致辞。她指出,安徽已连续19年举办农村专题分论坛,体现了安徽特色和责任担当。她希望通过分论坛的交流和研讨,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有决策价值的理论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分论坛分上、下半场四个单元。上半场由金乃俊主持,安徽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方金友点评。

  第一单元发言人为安徽大学教授范和生安徽建筑大学副教授王秉义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张心怡和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生李金铭。范和生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视角指出未来乡村社会治理应推进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构建乡村振兴的社会建设路径体系。王秉义提出耕地复合价值核算的基本逻辑和分析框架,并运用多种模型方法测算和分析2010-2020年合肥都市圈耕地复合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张心怡从生计韧性切入,采用陕西省518份农民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农民个体资本、数字技术使用及生计韧性之间的影响关系。李金铭以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基层干部作为调研对象,指出农村基层干部知识技能拓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完善策略。

第二单元发言人为安徽工程大学教授包先康、中共六安市委党校副教授程明、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博士生明亮和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生张荻包先康从“半杯水究竟应视为半空还是半满”引出问题,认为缺乏视角强调“补短板”,优势视角强调“锻优势”,两者结合才能找到乡村振兴的合理逻辑。程明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在于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城乡要素流动、公共资源均配置和城乡生态共保。明亮针对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足,提出健全生态产品核算评估、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市场机制。张荻基于安徽506名农村失能老人的问卷调查,提出构建以智慧养老平台为基础,以医养结合为核心,以长期照护保险为保障的基本养老服务和非基本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

 

下半场由安徽建筑大学公管学院院长黄佳豪主持,安徽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安徽大学教授范和生点评。

 

第三单元发言人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教授刘春春、安徽大学博士生汪振、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生阳松柏和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生杨彪。刘春春以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为视角,阐述基层商会互动式嵌入乡村振兴的条件和影响。汪振提出重塑“事件共同体”,有助于缓解农民工大量离乡造成的乡村振兴主体缺失、利益联结瓦解和乡土秩序失衡问题。阳松柏分析个体资源、乡土文化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绩效,指出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杨彪提出数字化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是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阐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

第四单元发言人为安徽建筑大学副教授钱丽、中共宜宾市委党校讲师严怀勤、安徽大学硕士生李雨露和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生刘婷。钱丽基于相对发展和耦合协调度原理,实证分析2013-2020年安徽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相对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程度。严怀勤从资源挖掘、村民参与、身份认同三个方面探析乡村内源式发展的逻辑,并指出挖掘资源是基础,村民参与是核心,身份认同是重要保障。李雨露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背景,探讨非遗文化的场域空间生产实践,构建非遗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传承路径。刘婷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提出当前农村灵活用工存在着法律保障不健全,社会保障不同步,劳动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并从规制方、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最后,黄佳豪进行分论坛总结。他指出,分论坛呈现的三大特点:一是有广度,投稿单位广泛,具体选题广泛;二是有深度,发言有理有据,点评入木三分;三是有容度,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并代表分论坛组委会感谢南开大学的精心组织、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和评议专家的精准点评。同时,向专家学者发出热情邀请,期待明年哈尔滨再会,并欢迎专家学者来安徽、来合肥,来安徽建筑大学公管学院考察交流、做客指导。(文/图:黄大芬;审稿:黄佳豪 王秉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