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基金申报工作,提高学院国家基金申报质量,增强师生学术创新力与自信心,公管学院于1月18日线上举办了公共管理高峰论坛第4期。论坛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杨宜勇研究员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田毅鹏教授开展了“国家基金申报一对一专家指导会”学术讲座。学院教师、研究生及兄弟院校师生共100余人参会,论坛由副院长王秉义主持。
院长黄佳豪对两位教授能够同台对学院国家基金申报予以指导表示衷心感谢,指出国家基金对促进教师个人的学术成长以及提升学院整体科研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教师把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聆听,虚心请教,消化吸收,不断完善,力争在2023年国家基金申报中再获立项。
论坛采取“五定”国家青年基金申报人汇报、教授评议的方式进行。王敏从资源配置、治理结构、制度环境三个方面,汇报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及共享机制研究》;姚晔利用法学和历史学交叉学科优势,汇报了《法律近代化进程中徽州家法族规百年变迁研究》;韩春红从供需视角,汇报了《农户需求视角下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供给的路径创新研究》;王玉纯利用多模型耦合和情景分析方法,汇报了《生态恢复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机制研究——以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为例》;王鹏从制度环境、行为特征、多维效率的视角,汇报了《新发展理念下地方政府供地行为对土地利用“多维”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阮云峰以水文气象、水资源响应和水电开发评估为核心,汇报了《变化环境下大湄公河流域水文过程响应研究》;张童从社会学与生态学交叉视角,汇报了《长三角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与功能互动演化机理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
在评议环节,杨宜勇教授和田毅鹏教授分别对申报书进行了点评和细致指导。关于王敏老师的研究课题,杨教授指出,研究的关键点应是土地的增值收益及共享机制问题,落脚点要在“机制”上;田教授也认为课题要从增值收益及共享机制问题中破题,并通过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对各种共享机制进行总结提炼。关于姚晔老师的研究课题,杨教授认为,要明确家法族规的“变迁”是主动适应还是被动适应;田教授提出,应在申报书中突显资料搜集的重点与难点。关于韩春红老师的研究课题,杨教授强调,要明晰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是否为农户所迫切需求;田教授也认为,在研究中应多借鉴国外的经验。关于王玉纯老师的研究课题,杨教授认为,申报书内容上需从“机制”方面多下功夫;田教授认为,应与类似的研究多做比较,从而找到自己的创新性。关于王鹏老师的研究课题,杨教授指出,有关土地多维效率的“多维性”不够突出,参考文献需适当增加政策文件;田教授也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政府应如何使效率的全面性能够和多维效率影响机制结合起来。关于阮云峰老师的研究课题,杨教授指出,应将研究内容中的“变化环境”具体列明;田教授则指出应高度重视数据来源的重要性。关于张童老师的研究课题,杨教授指出,要明确优化路径与工具箱、机理与机制的区别;田教授建议,在研究中应明确阐述长三角区域的典型性。在论坛交流环节,师生积极提问,两位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次学术交流直接、深入、高效,对学院国家基金申报的选题新意、命题聚焦、破题准确、证题科学大有裨益,同时也对学院师生增强学术信心,把握科研规律深具较强的助力作用。(作者:王芃 王雨朦 张敏;审核:黄佳豪 王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