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实干奋进迎盛会 立德树人谱新篇

发布者:李道先发布时间:2022-10-11浏览次数:23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公共管理学院回望在学校党委的坚强带领下过去五年来的风雨历程,历数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成就、新突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昂扬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强基固本筑“堡垒”    提升基层组织力

五年来,公管学院党委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标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建设标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基层党建质量创优工程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重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院党委连续4年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1年获得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连续十年获得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学院党委获批学校党建“双创”工作“标杆学院”建设单位,2022年验收合格成为学校党建“双创”工作“标杆学院”,2022年人社系党支部获批为学校“样板支部”。公管学院在学校综合考核中连续7年获得“优秀”等次,2021年获得“安徽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四个突出”,筑牢基层党建工作堡垒。突出政治建设,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为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突出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推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突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坚持以制度抓党建,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突出责任落实,建设意识形态“防火墙”,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筑牢意识形态“防火墙”。

二是坚持“教育铸魂”,打造常态化长效化学习体系。不断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构建“135”党员教育体系: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个主题”,坚持“三个结合”,构建“五学模式”。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与加强师生党员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强化基层党委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相结合。坚持原原本本学,坚持突出重点学,坚持督导推进学,坚持创新形式学,坚持贯通结合学,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实效。

三是坚持“党建领航”,引领发展提质增效。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围绕立德树人“主旋律”,党建与事业发展同谋划。练好管党治党“基本功”,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部署。抓好办学治院“主战场”,党建与事业发展同落实。坚持以“大党建”助推“大思政”,引导带动党员教师争当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凝聚合力,推动教学科研再上新台阶。

深耕人才添动力     智力引擎”促发展

五年来学院合理制定年度人才引进计划,积极组建招聘小组,主动走出校园,分赴多地招聘各类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强化职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学习、参加校级教学竞赛公开观摩课,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出国境访学研修,组织各类培训和学术沙龙,派送教师在政府机关挂职等,不断做强师资队伍。同时积极推荐老师申报教授、副教授等职称,加强人才柔性引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多位企业经理、律所主任等人员为兼职教授,促进学院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五年来,完成80余名博士的考核工作,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博士占比超过73%,博士教师均来自国内211、985高校以及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知名学府。学院优化职称结构,激人才活力,高级职称占比47.6%。21名教师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教师、校优秀教育工作者、校师德标兵、校教坛新秀校教学名师等校级荣誉称号。1名教师获评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教师获评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同时获批安徽省高水平教学团队1个,学院高水平队伍建设逐步攀升。  

培根铸魂育新人    崇德善教树品牌

五年来,学院坚持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规范课堂教学各环节始终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准绳以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作为教学管理与教学运行的中心目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学院教师教学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获奖量质齐升教学质量工程长足发展,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实践教学条件改善,协同育人持续加强。

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获得学课堂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2名三等奖6名。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预决赛中,6位教师进入决赛,占比25%,4位教师获得决赛一等奖,占一等奖数的45.5%,获奖数位列全校第1获得省级质量工程立项100余,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45位老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位老师获评省级教坛新秀。《资源经济学》等20余门课程获立省级一流课程或精品课程。新增法学第二学士学位并顺利招生,申报应急管理专业并在评审中取得优异成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专业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更新了模拟法庭、人力资源实验室,新建国土资源信息实验室,提前完成130万招标采购与建设任务。组织申报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6项,新建学生实习就业基地53个,接受10多家企业捐赠支持专业建设,32名校外企业家被聘为本科实务导师并进入课堂一线,校企合作编撰案例集4部。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与管理机制。制定《公共管理学院教学制度文件汇编》一系列制度文件,制定一系列教学质量标准,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新完善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答辩委员会等机构,配优配强学院教学督导组,组建学生督查组,管理机制更加科学、严谨、健全。

二是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绩评定三项改革,推进课程、教材、实践基地三项建设,构建“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互融、“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补的全方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修改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建立相关教育基地,推动专业教育与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三是加强专业建设及质量工程建设。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专业先后实施卓越人才建设计划,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法学等专业获得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总结经验、沉淀成果,组织申报教学成果奖以及专业类建设、一流课程、规划教材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四是加强实验中心及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验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仪器设备投入0.015亿元,立项建设城市信息虚拟仿真实验室。探索校企、校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拓展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习基地,各专业建立一定数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五是探索工科院校新文科建设路径。推动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教育教学智慧化,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新技术融合能力。组织开展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构建协同育人新体系,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形成一流教学科研资源。适应市场需求,打破学科壁垒,优化课程体系,建立适应地方人才需要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潜心科研夯基石    攻坚克难勇作为

五年来学院坚持让教育科研成为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动力始终把“向科研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作为工作之本不断强化“科研兴教兴校”意识拓宽教科研渠道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科研实力得到新提升咨政服务取得新进展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学院共获得215个纵向项目,师均立项数3.26个,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省社会科学三等奖2项。学院教师以学校为第一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3篇,被核心期刊收录3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5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安徽日报》发表理论文章6篇,被权威党媒“学习强国”全文转载4篇。获各类科研奖项30余项,其中民政部等省部级社科奖励4项,安徽省社科联等厅局级奖励12项积极服务“三地一区”建设,持续开展中国民生指数入户调查(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社会承担各类招标项目30余项,到账经费500余万元。承担省委“四化同步”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及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自然厅委托重大课题10余项,编写的3项安徽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5篇咨政报告获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6项研究成果被厅局政府机关采纳学院以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依托,积极申报学科硕士点。2019年公共管理学硕开始招生,设置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城市管理等六个二级学科方向。2020年申报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MPA)并成功获批,于2022年对外正式招生。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学院按照“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要求,优化调整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学术型实务导师聘任和管理办法》《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规定》等系列制度文件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是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和实务平台。主动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通过“企业走访”“实务导师聘任”等活动,签约产学研合作基地15个,聘任学术型研究生兼职实务导师12名,建设省级硕士后企业工作站1个;开展实务导师进校园、期刊主编进校园、国家基金系列讲等活动,承办3场省级学术年会开展博士论坛学术讲座学术氛围得到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和能力有效增强。

三是探索建设跨学科协同的科研平台。加大力度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新建安徽省建筑房地产法律研究中心,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建筑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协同,形成广领域、多层次、显特色的新型高校科研平台。

四是大力推进团队建设和“头雁”行动。以省级科研平台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带动作用,科学合理组织团队成员,申报建设国土资源与城市管理等3个校级创新研究团队;组织实施研究生导师遴选增选,新增导师18人(占比64%),2022年1位教师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杰青人才项目,3位教师获批优青人才项目。

五是持续实施精品力作培育工程。实施重点科研项目培育计划,提升承担省内乃至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从2021年开始每年遴选资助若干个重点培育项目,以省规划办、省社科联、省教育厅年度项目为依托,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22年,1位青年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五育并举促成长    戮力同心逐梦行

五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加强学风建设,突出典型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成才环境,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育人路径,打造了“1234”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握红色文化“一个主题”;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坚持学院党委、团委、班级“三级互动”;实施红色专题、经典演绎、网络专栏、理论宣讲“四大创新”,提升“三全育人”实效,构建“五育融合”长效机制。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学院以红色文化为契入点,丰富思政育人路径。每年组织党史知识竞赛、红色家书朗诵比赛等主题活动五十余次。依托易班平台,打造公小管等线上公众号,创办“天天向上”党史学习、“知法于心”普法教育等特色专栏,发布文章396篇,阅读量达数万余次,“公小管”连续两年“优秀微信公众号”,1名辅导员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优秀新媒体管理员,1名辅导员被评为校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二是打造学风建设新风貌。学院制定了“领导班子+辅导员”定量不定期巡课制度和宿舍走访制度,深入课堂、宿舍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所有班级配备手机袋,实行课堂“无手机化”学习,学生到课率和抬头率明显好转。组织优秀校友、学长学姐开展朋辈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每年开展“领学计划”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组织“学业规划大赛”“师生导读会”“最美笔记”等品牌学风建设活动,有效促进学风建设常态化。

学院近五年研究生报考率和录取率逐年上升,报考率从2016年22.70%增加到到2021年76.34%;录取率由2016年的4.5%上升到2021年的17.8%。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举办以来,法学专业司法通过率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司考综合通过率为42%,客观题通过率为70%左右,司法通过率远超全国平均通过率。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创品牌。学院结合法学、管理专业特色,创办了法律协会、弘毅文明社、朝含国学社等学生文化社团。每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超过100场,涵盖理想信念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

学院重点打造法律文化节”“国学文化节”系列品牌活动,其中“红色经典吟唱大赛”、“翰墨飘香书法大赛”等为面向全校师生的大型赛事,学习强国”“安徽青年报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暑期三下乡民生调查团队,连续三年获评安徽省优秀团队,调研报告获得安徽省一等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优秀调查报告二等奖,也是全校获得的唯一奖项。

四是提升就业服务高品质。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工作,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近五年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稳步上升,2020年就业率为全校第一名;2021年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录取率逐年提升,稳居全校第一。

五是指导各类竞赛创佳绩。近五年,本院学生在全国市场调研分析大赛、全国城市管理大赛、安徽省未来律师辩论赛、安徽省互联网+大赛等比赛中共获得奖项近200个成功主办全国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法律文书大赛。特长生在国际级赛事中成绩显著,如1名高水平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奖1项、世界军人运动会中获奖1项、亚洲击剑锦标赛中获奖3项,在全国击剑赛事中共获得141个奖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实为鉴可以增斗志回首往昔在艰难曲折而又流光溢彩的五年里有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兄弟院校友邻单位的支持和关爱有杰出校友的无私奉献公共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同舟共济以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和团结凝聚和谐奋进的智慧与力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学院将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以团结之心实干之力拼搏之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周娅子 鲁霖 储娇娇审稿:黄佳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