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学院风采】思政引领 产教融合 电信学院多措并举促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4-03-06 浏览次数:14
电信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入开展自评自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思政引领强化使命担当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牢固树立师生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以培养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制造强国重大战略需求、德技并修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坚持知识传授与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德育为先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设计、课堂内容、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着力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筑牢学生爱国报国的信念和决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径。
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以区域发展和学生能力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对接,学院各专业分别赴相关企业和部门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产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广泛听取龙头企业和用人单位建议和意见,力争能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新需要;召开线上线下专家论证会,多次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深耕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推进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国家级一流和通信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认证中期审核。
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资源。企业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联合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和安徽青软晶芒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设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2023芯星计划精英班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班,开展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系统测试培训。
联合安徽网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百度语音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实训。联合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暑期夏令营。
与企业联合出题,共同评审,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工作。
与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扬州市产教融合人才创新中心等联合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工作,学生们实地参观企业的车间、生产线,与工程师交流了解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企业的研发、生产、财务等职能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工程师的技能要求、晋升渠道、薪资水平等,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在实景体验中感受专业的魅力和就业的前景,参与实际的项目实践和研发。
师资建设:着力加强“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产教融合、教学能力等培训和观摩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等比赛,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组织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培训、挂职锻炼等提升实践工程能力。
2023年,5名教师获得工信部“FPGA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认证。学院荣获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安徽省一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安徽省第六届青教赛三等奖1项、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名教师分别荣获校第二届“东方节能”优秀教学奖二三等奖。
基地建设:学院入选首批“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和安徽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联盟理事单位,与青软晶芒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与芒课教育签署基地合作协议。学院积极申报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
近年来,学院积极寻求汇聚各方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奋进2024年,电信学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学院内涵式发展格局,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区域经济贡献建大力量。(图/文:王洪燕 汪莉丽;审核:孙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