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回眸】发规处:奋进新时代 勇担新使命 争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

发布者:李万银发布时间:2021-09-06浏览次数:489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过去的五年,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乘风破浪奋进前行的五年。这五年,学校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创新领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校友会及软科等全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攀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坚持思想引领,党建工作呈现新格局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各类专题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完成18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的换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学校党委、19个基层党委(党总支)、135个基层党支部均通过达标验收。五年来,分别获全国高校“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全省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建设单位。

深化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开创新局面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6800余人。本科生文理科最低投档线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属高校第5名,毕业生升学率达21%,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学生生源与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在本科教育方面,学校现有61个本科专业。五年来,获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3门,学校被评为“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有25个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及18个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2800余项。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研究生教育教学日趋规范,招生规模稳步增长,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拥有60个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严格硕士生导师聘任和考核,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强化学科建设,学位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学校共新增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1个一级学科、10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7年,土木工程学科获批安徽省一流学科(B)2020年,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三个学科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组织申请并获批3个高峰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经费合计1600万元。实施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特色优势学科群提升工程;实施新兴学科群培育工程,重点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轨道交通、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管理5个重点研究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比较优势。

在学位建设方面,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取得重要突破。学校科学制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工作方案,我校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已完成2020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结果的公示工作,我校和土木工程学位授权点名列其中。

实施人才强校,师资水平达到新高度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的原则,出台并实施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投入资金近亿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均有进一步优化。与“十二五”末期相比,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从21.1%提高到46.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从383人增加到506人。通过大力实施教师“易海访学计划”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选拔了6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安徽省内地市等实践部门挂职锻炼,在职培训选拔了169名中青年骨干到兄弟高校开展各类研修。学校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五年来,学校培养、引进高级职称教师191人,其中正高48人,副高143人;引进博士292人;新增省级以上学术与技术骨干20人;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4人;聘请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担任我校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为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学校积极稳妥地制定《安徽建筑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科学、有效、可行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推进了绩效分配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应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强化了教师的岗位职责意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科学研究,创新能力获得新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20个科研平台,现有32个省级及以上重点科研平台。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抢抓机遇率先成立了安徽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咨询、技术引领和人才培养,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编制了庐江县222个村庄发展建设规划,建成庐江县罗河镇鲍店村黄山寨田园综合体,万山镇长冲村、河东村,汤池百花村等一批示范点,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199月,时任省委领导信长星、虞爱华、宋国权等一行考察庐江县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对安徽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45项,制定标准、导则、工法、规程等54项,SCIEI检索论文总数1542篇,授权专利64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安徽建筑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完成的成果“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9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三五”期间学校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与省农业农村厅、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66个单位签署了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培养和科技攻关。学校与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安徽宝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签订四方合作战略协议,学校将4个省级科研平台落户合肥市高新区科创园基地,打造现代建筑产业园,服务地方,真正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一体化模式。

拓展对外交流,国际办学迈出新步伐

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等22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平稳实施,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近200名学生参加各类出国(境)交流学习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建;成功举办多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多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和课题研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加强与沿线及周边国家的多层次交流;成功承办教育部港澳台办、国台办的两岸师生交流项目,皖台教育文化交流持续深入;成功申报获批招收国际学生资质,2019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留学生教育取得良好开端。学校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采取国外引进和海外访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五年来,引进具有海外博士学历学位教师7名,教师中有海外学历或有3个月以上海外访学经历者的比例达22.7%,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改善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呈现新气象

学校现有建筑面积达50.15万平方米,学校新建的3.98平米实验综合楼已投入使用,在建4.2万平方米实验实训楼,启动建设2万平方米的国际教育学院。学校打造智慧校园信息门户,荣获我省“2019年度先进用户单位”称号。完成南北校区教室、南校区图书馆、食堂等场所空调安装,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学校不断强化文明校园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创新品牌(案例)建设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300余场,形成易海大讲堂、科技文化艺术节、徽匠节等文化品牌。学校积极开展“落实垃圾分类,共创绿色建大”行动,推动绿色文明校园建设。五年间,多次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合肥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健全资助体系,脱贫攻坚取得新胜利

学校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奖、贷、勤、助、补、免”为主要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体系。五年来,累计资助学生70909人次、资助金额16414.3万元。设立社会奖学金39项、设奖金额1686万。累计发放社会奖学金1283人、奖励金额518万元。“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均高于学校平均就业率。

学校推进定点帮扶落细落实,“十三五”期间,学校免费设计汤池镇“汤文化博物馆”、汤池村“文化广场”等,向汤池村捐款捐物260余万元,认真做好92个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扶贫政策宣讲、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主题党日”活动。驻村扶贫工作队荣获“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列“好”的等次,稳居省属高校第一方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既要志存高远、乘势而上,又要差距自省、知难而进,努力用智慧和汗水争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作者:殷诗琦;审稿:张家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