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炎炎夏日的热烈氛围中,安徽建筑大学材化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六安市金安区城北镇城北村,以“留守心灯,红迹志传”为使命,深入乡村,不仅为乡村留守儿童带去知识的光芒、物质的支持与精神上的鼓舞,更立志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红色历史,领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历史,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心灯照梦,青春绘梦田园
7月15日下午,城北村口,金阳普照,清风送爽,材化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如约而至。在当地村干部的精心协助下,团队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文具、篮球等学习和体育用品,并为当地学生在学业上答疑解惑,这些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和物质的赠予,更是精神上的鼓舞,他们以行动诠释了“心灯”之暖,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随后,团队成员们走访村民住户,投身到村庄的除草劳动之中,用心地清理着田间的杂草。在挥汗如雨的劳作间,团队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更深刻领悟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这份责任与使命如同田野间蓬勃生长的作物,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赤印深深,铭记历史荣光
7月16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金寨县红军广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教育。通往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的每一级台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远的意义,它们不仅是攀登的路径,更是时间的见证,诉说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记忆与辉煌。
在庄严的燎原星火纪念碑前,同学们静默肃立,神情凝重,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耳聆听到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回响,心灵深处被一股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此次参观学习,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的升华。
调研入微,绘就乡村锦绣
7月16日下午,调研团队兵分两路,深入乡村。一队携手城北村村支部,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村民安全意识;另一队则步入村民家中,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并深入了解村庄的历史底蕴与发展现状。两队并肩,既关注民生安全之基,又深挖文化底蕴之源,展现了团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定决心与实际行动。
在调研过程中,77岁的退伍老兵王务才用质朴的话语讲述了大别山精神的传承与村庄的变迁。团队成员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发展实际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智汇交融,指引前行航向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在城北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城北村民兵营长田兴成、乡村振兴专干王燕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扶持情况,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同时,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选调生、村书记助理熊娟和村团支部书记叶浩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职业规划和人生指导。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团队对乡村的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团队成员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红色征途,续扬革命风骨
7月17日上午,团队前往六霍起义纪念馆继续追寻红色足迹。在纪念馆内,他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深刻了解六霍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参观期间,校团委书记唐志敏赶赴现场看望团队师生并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指导。他叮嘱团队师生一定要确保活动安全,嘱托青年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在成长中担当,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次红色之旅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坚定了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天地广阔,广大青年干部要积极投身到基层去干事创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过本次活动,团队成员的的心中不仅充盈着对乡村温暖传递的满足与感动,更深刻地理解了过往的艰辛历程。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青年学子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这份体悟让他们对今天的美好生活倍加珍惜,对积极投身实践、奉献祖国人民的决心更加坚定。
“三下乡”活动的实践部分虽然已经结束,但其深远的影响和宝贵的经历却如同种子一般,深植于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中。在未来的日子里,三下乡团队的成员们将牢记使命嘱托,把这段宝贵的经历化作前行的动力,积极投身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文/图:陈帅、漆蔷薇、王康、李子禹、郭昊燃、刘泽同、刘浩、朱二树;一审:刘浩;二审:何世明;三审:万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