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美育素养,3月6日下午,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特别策划“学习非遗文化,雕琢春意人生”主题活动,邀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姚瑶女士走进校园,通过非遗技艺教学与实践体验,为女性师生呈现了一场匠心与艺术交融的文化盛宴。
非遗进校园:指尖技艺传递文化温度
活动当天,姚瑶老师以“葫芦烙画的千年文脉与当代创新”为主题,向师生们生动讲述了葫芦雕刻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她介绍,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便是中华吉祥文化的象征,而烙画技艺通过火与木的碰撞,将书画艺术与雕刻技法巧妙结合,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姚瑶还展示了多件代表作品,从传统民俗图案到现代艺术创作,精湛的技艺令师生赞叹不已。
沉浸式体验:以匠心雕琢春日时光
在实践环节,姚瑶带领师生们亲手体验葫芦烙画制作。从选材、构图到控温运笔,她逐一示范指导,强调“心静、手稳、意专”的匠人精神。参与师生在素色葫芦上勾勒出各种图案,细腻的线条逐渐在烙笔下成型,春日的生机与传统文化的深邃跃然于方寸之间。建筑系教师表示:“烙画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传统工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专注力对专业设计也深有启发。”
文化赋能美育:让传统技艺扎根现代教育
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载体。作为建筑与规划领域的教育者,学院始终倡导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教学实践,此次活动既是向女性师生致敬,也希望通过非遗体验激发创新思维,为城乡建设人才培养注入更多人文底蕴。未来,建筑与规划学院将持续推进“非遗+美育”特色活动,搭建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平台,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为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的新时代设计人才贡献力量。(作者:周梦茹,朱楠楠;一审:朱楠楠;二审:吴梦东;三审:唐劲松)